何其应,原名何其瑞,字子瑞,号瑞堂,别号瑞堂居士,生于1902年,卒于1985年。他是京剧表演艺术家、教育家、编剧家、导演家,被誉为“京剧四大名旦”之一。
何其应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,父亲何宗洛是清朝末年的进士,母亲陈氏是一位才女。何其应在家庭的熏陶下,从小就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他六岁时开始学习京剧,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。在程砚秋的指导下,何其应刻苦学习,勤奋练习,很快就掌握了京剧的基本技艺。
何其应在京剧舞台上的表演风格独特,他的嗓音高亢激昂,演唱时能够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他的表演动作矫健有力,身段优美,舞蹈技巧高超。他在《白蛇传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西华山》等剧目中的表现尤为出色,深受观众喜爱。
何其应不仅在舞台上表现出色,还是一位杰出的编剧家和导演家。他曾为许多京剧剧目创作过剧本,如《白蛇传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西华山》等。他的剧本语言优美,情节紧凑,人物形象鲜明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他还曾执导过《白蛇传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西华山》等剧目的演出,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何其应在京剧教育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就。他曾任教于北京戏曲学校、中国戏曲学院等著名艺术院校,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京剧演员。他的教学方法严谨而富有创新,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艺术修养,使他们在舞台上能够更好地表现角色。
何其应一生致力于京剧事业的发展,他的表演艺术和教育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。他的弟子遍布全国,许多人成为了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。他本人也曾荣获过多项荣誉和奖项,如文化部颁发的“优秀教师奖”、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“终身成就奖”等。
然而,何其应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。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被日本侵略者抓走,受尽折磨。战争结束后,他回到舞台,继续为京剧事业奋斗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,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