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凤英(1930年5月6日—1983年12月8日),原名严桂凤,小名鸿六,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,中国黄梅戏女演员,工旦行,兼演老旦、娃娃生。她曾担任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、安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务。
严凤英自小便对黄梅戏产生浓厚兴趣,并跟随当地艺人学习黄梅调。1945年,她正式拜严云高为师,开始了自己的黄梅戏生涯。1946年,严凤英首次登台演出,在黄梅戏传统小戏《二龙山》中饰演女主角珍姑。1947年春,她与王少舫在南京的演出中合演《路遇》,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。
1949年,严凤英与王少舫搭档,在南京的“国民大戏院”演出了《柳树井》、《蓝桥会》、《路遇》等四场折子戏。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黄梅戏电影《天仙配》,严凤英被选定为女主角七仙女的扮演者。1954年,《天仙配》被搬上银幕,在上海放映后,严凤英因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而一夜成名。
严凤英的嗓音清脆甜美,吐字清楚,行腔纯朴圆润,演唱时情真意浓,韵味十足,且善于运用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。她的唱腔吸收了京剧、越剧、评剧、评弹、民歌等之精华,并加以融合消化,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严凤英在黄梅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。她不仅在唱腔上进行了创新,还在黄梅戏的表演艺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。她将京剧和昆曲的一些表演手法融入到黄梅戏中,使黄梅戏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。
除了在黄梅戏领域的成就外,严凤英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。她曾担任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、安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务。她还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,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然而,严凤英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。在她事业如日中天之时,却遭受了极大的打击。由于历史原因,她曾被剥夺了上台演出的权利,甚至被迫离开了心爱的舞台。但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,她仍然没有放弃对黄梅戏的热爱,并在适当的时候重返舞台,继续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。
1983年12月8日,严凤英因病去世,享年53岁。尽管她已经离世多年,但她在黄梅戏领域的贡献仍然被人们铭记。她的精湛演技和高尚品德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。
总的来说,严凤英是中国黄梅戏的一位杰出代表。她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而且在人格上也展现了高尚的品质。她的一生是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的完美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