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学圃,原名张树范,字学圃,号博陵第十七世,1936年生于北京,祖籍河北省博野县。他是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,工老生,曾得到杨宝森、李盛藻、王泉奎等名师的指教。
张学圃自幼酷爱京剧,10岁考入北京戏曲学校,受业于校长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及樊放、刘俊峰、张德华、赵雅枫等教授。1955年毕业,同年加入中国京剧院四团,担任主要演员。1956年,他随中国艺术团赴欧洲访问演出,受到好评。1958年,他调入中国京剧院一团,与李少春、袁世海、杜近芳等名家同台演出。
张学圃的嗓音宽厚圆润,行腔韵味醇厚,吐字清晰,基本功扎实。他的演唱风格质朴自然,不刻意追求花哨。他擅长刻画人物,善于运用唱腔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。他的代表剧目有《空城计》、《斩马谡》、《碰碑》、《四郎探母》等。
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,张学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他注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,既继承传统,又不拘泥于传统。他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,使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张学圃不仅在舞台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,而且在舞台下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。他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、中国京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。他还热心公益事业,积极参与慈善活动。
张学圃一生热爱京剧艺术,为京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演出,获得了广泛赞誉。他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“优秀青年演员奖”、“优秀表演奖”等荣誉称号。
张学圃的精湛技艺和高尚品德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尊敬。他是中国京剧界的一位杰出代表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位优秀传承者。
然而,张学圃并没有满足于个人的成就,而是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京剧人才。他曾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、北京戏曲学校等院校,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。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,有的已成为当地剧团的主要演员,有的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。
张学圃的一生都在为京剧事业奋斗,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他的艺术成就和崇高品质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。
如今,张学圃已经离开了我们,但他的艺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后人。让我们怀念这位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,向他致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