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树亭,原名杨树庭,字子亭,号石泉,生于1908年,卒于1976年。他是京剧表演艺术家、教育家,被誉为“京剧四大名旦”之一。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戏曲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杨树亭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,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。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,母亲则是一位才女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,杨树亭对文学、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他十岁开始学习京剧,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。在程砚秋的指导下,杨树亭刻苦学习,勤奋练习,很快就掌握了京剧的基本技艺。
1925年,杨树亭考入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(今中国戏曲学院),成为该校的第一批学生。在校期间,他受到了许多著名戏曲艺术家的教诲,如梅兰芳、程砚秋、荀慧生等。在学习期间,杨树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表演技巧,还深入研究了京剧的历史、理论和创作方法。他的表演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,逐渐崭露头角。
1930年代初,杨树亭开始在北京、上海等地演出,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。他的表演风格独特,擅长表现各种类型的角色。他的嗓音高亢激昂,演唱时能够将角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他的表演技艺和艺术魅力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认可,被誉为“京剧四大名旦”之一。
杨树亭的代表作品有《霸王别姬》、《汉宫秋》、《西楼记》等。其中,《霸王别姬》是他在京剧舞台上的代表作之一。《霸王别姬》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霸王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。杨树亭在剧中饰演项羽一角,他的表演既有英勇豪迈的一面,又有柔情似水的一面。他将项羽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,深受观众喜爱。
除了在舞台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外,杨树亭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。他曾任教于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、上海戏剧学院等多所高校,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戏曲人才。他还积极参与戏曲改革工作,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。在他的努力下,中国戏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杨树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。他曾加入新四军文工团,为前线的战士们演出慰问节目。他的表演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,鼓舞了他们的士气。战争结束后,杨树亭继续投身于戏曲事业,为中国戏曲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1976年,杨树亭因病去世,享年64岁。他的离世是中国戏曲界的一大损失。然而,他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貌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。他被誉为“京剧四大名旦”之一,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