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赶山,原名林瑞康,是一位著名的潮剧小生演员。他于1943年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市,毕业于汕头戏曲学校。林赶山自小学喜爱潮剧,14岁考进汕头戏曲学校,习小生行当,扮演文武小生,功底扎实,唱做念打,样样精粹。
林赶山的演艺生涯始于1958年,当时他进入广东汕头戏曲学校学戏,后来又到中国戏曲学校进修。他曾得到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陈全福、谢大目、黄玉斗、黄盛典、陈华等老师的教导和指点。1961年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怡梨潮剧团(后改为广东潮剧院二团)任当家小生。
林赶山在潮剧界享有盛誉,他的唱腔流畅优美,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。他善于运用声音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,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。他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,如《续荔镜记》中的陈三、《张春郎削发》中的张春郎、《井边会》中的刘咬脐、《芦林会》中的姜诗、《江姐》中的沈养斋、《沙家浜》中的郭建光、《红灯记》中的李玉和、《社长的女儿》中的文涛、《三月三》中的洪彦民、《袁崇焕》中的袁崇焕、《血溅南梁宫》中的肖昭容、《义女传》中的程婴、《闹开封》中的王佐、《八品官》中的乌纱等。
林赶山曾获得过多项荣誉和奖项。1982年,他参加全国舞台戏剧(北方片)观摩演出,饰演《张春郎削发》中的张春郎,获文化部授予“优秀演员”称号;1987年,参加广东省中青年演员评比,饰演《袁崇焕》中的袁崇焕获“表演一等奖”;1990年,参加北京举办的“纪念徽班进京100周年”献演活动,饰演《闹开封》中的王佐获“优秀表演奖”。
除了在舞台上取得巨大成功外,林赶山还致力于培养新一代潮剧人才。他曾担任汕头戏曲学校讲师,并多次受邀到香港、新加坡等地传授潮剧艺术。他还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潮剧比赛和演出活动,为推动潮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总之,林赶山是一位杰出的潮剧表演艺术家,在潮剧界享有盛誉。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,为潮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