谭元寿京剧下载合集

谭元寿,原名谭福生,字元寿,号福生,1905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,是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、教育家。他的一生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,被誉为“京剧艺术的活化石”。

谭元寿自幼酷爱戏曲,12岁时便开始学习京剧。他的父亲是一位京剧演员,对谭元寿的戏曲兴趣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。在父亲的教导下,谭元寿刻苦学习,勤奋练习,很快就掌握了京剧的基本技艺。14岁时,他开始在长沙、武汉等地演出,逐渐崭露头角。

1926年,谭元寿考入上海戏剧专科学校,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。在学校里,谭元寿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戏曲知识,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。他们一起组织了“新光剧社”,经常在各地演出,为推广京剧艺术做出了贡献。

1930年,谭元寿毕业后回到长沙,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。他在长沙成立了“新光剧社”,并担任社长。在他的领导下,剧社迅速发展壮大,成为长沙乃至湖南地区的一支重要戏曲力量。谭元寿在剧社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,如李少春、李世济等,为中国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抗日战争爆发后,谭元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。他带领剧社演员到前线演出,为战士们送去欢乐和鼓舞。他还积极参与抗日宣传工作,通过戏曲表演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,激发民众的抗日斗志。

1946年,谭元寿回到上海,加入了华东戏曲研究院(后改为上海戏剧学院),担任教授。在上海期间,他继续致力于京剧艺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。他曾多次赴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,将京剧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。

谭元寿在教学方面成果丰硕。他曾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,如李少春、李世济、张君秋等,他们在国内外享有盛誉。谭元寿还亲自编写教材,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谭元寿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目,如《三打祝家庄》、《白蛇传》、《红楼梦》等。他的表演风格独特,技艺高超,被誉为“京剧艺术的瑰宝”。他的表演既有传统的韵味,又有创新的精神,深受观众喜爱。

谭元寿晚年致力于京剧艺术的研究和传承工作。他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,为推动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在他的带领下,许多年轻人投身于京剧艺术的学习和传承中,使这一民族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
1985年,谭元寿因病去世,享年76岁。他的离世是中国戏曲界的一大损失,但他的艺术成就和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。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家,中国戏曲界设立了“谭元寿奖”,以表彰在戏曲艺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。

展开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