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公律昆曲下载合集

李公律,原名李光耀,字公律,号石泉,祖籍福建闽侯,生于清朝末年。他是京剧表演艺术家、教育家、编剧家,被誉为“京剧四大名旦”之一。他的一生,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,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。

李公律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,自幼酷爱戏曲艺术。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,母亲则是一位才女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,李公律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对文学、历史、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。他的性格刚毅果断,为人正直,对待艺术更是严谨认真。

1906年,李公律考入北京的“正乙祠”戏班,开始了他的戏曲生涯。在“正乙祠”期间,他刻苦学习,勤奋练习,很快就脱颖而出,成为了戏班中的佼佼者。他的表演技艺高超,尤其擅长武生角色,如《三岔口》、《铁笼山》等剧目中的表现都受到了观众的喜爱。此外,他还善于创作剧本,为戏班排演了许多新戏,如《大闹天宫》、《白蛇传》等。

1917年,李公律离开“正乙祠”戏班,加入了“全聚德”戏院。在这里,他结识了许多著名的京剧演员,如梅兰芳、程砚秋、荀慧生等。他们互相切磋技艺,共同进步。在“全聚德”期间,李公律的表演技艺得到了更高的提升,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。

1924年,李公律与梅兰芳、程砚秋等人共同组建了“荣春社”,这是中国第一个专业的京剧表演团体。在“荣春社”期间,李公律不仅继续在舞台上崭露头角,还积极参与戏剧教育工作。他曾担任过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教授,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戏曲人才。在他的影响下,许多年轻人投身于戏曲事业,为中国戏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李公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。他曾组织成立了“荣春社抗敌宣传队”,利用舞台演出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。在这一时期,他的表演更加深入人心,赢得了广泛的赞誉。战争结束后,李公律继续致力于戏曲事业的发展,曾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、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等职务。

李公律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剧本和剧目,其中最著名的有《三岔口》、《铁笼山》、《大闹天宫》、《白蛇传》等。这些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,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此外,他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弟子,如梅兰芳、程砚秋、荀慧生等,他们都成为了中国戏曲界的杰出人物。

李公律晚年致力于戏曲教育事业,他曾担任过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教授、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等职务。在他的带领下,中国的戏曲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他的一生都在为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努力,为中国戏曲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

1985年,李公律因病去世,享年85岁。他的离去是中国戏曲界的一大损失,但他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貌将永远被后人铭记。

展开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