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保瑞,男,汉族,1963年生,山东莱阳人,中共党员,研究生学历,博士学位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、院长,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,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。
宋保瑞自幼酷爱戏曲艺术,1980年考入山东省戏曲学校,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、李世济等学习京剧表演。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京剧院工作,先后担任演员、导演、编剧等职务。在此期间,他深入研究京剧表演艺术,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。1992年,宋保瑞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,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、张学津等学习京剧表演。199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,先后担任讲师、副教授、教授等职务。
在教学工作中,宋保瑞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,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。他认为,戏曲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,要想真正掌握这门艺术,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来锻炼和提高。因此,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,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演出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。此外,他还非常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,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,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。
在学术研究方面,宋保瑞具有很高的造诣。他长期从事京剧表演艺术的研究工作,对京剧的历史、流派、剧目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。他的研究成果丰硕,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。其中,《京剧表演艺术研究》、《京剧表演艺术史》等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。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,多次赴国外讲学和访问学者。
作为一位杰出的戏曲艺术家,宋保瑞在舞台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。他擅长扮演各种角色,如武生、文生、老生等。他的表演风格独特,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,又有现代戏剧的创新精神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三岔口》、《铁笼山》、《赵氏孤儿》等。这些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,为推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在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、院长期间,宋保瑞带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,紧紧围绕“立德树人、厚德博学、求实创新、自强不息”的校训,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,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为培养德艺双馨的戏曲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。在他的带领下,中国戏曲学院不仅在教学、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,而且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,为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。
总之,宋保瑞是一位杰出的戏曲艺术家和教育家,他在戏曲艺术研究和传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,为推动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努力。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