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琵琶记 书馆剧情介绍
《琵琶记》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(即高则诚)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《赵贞女蔡二郎》改编创作的一部南戏,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。该剧主要讲述了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。《书馆》是《琵琶记》中的一出,描述了蔡伯喈在书馆中的生活和心境。
剧情简介:
《书馆》这出戏主要描写了蔡伯喈在京城的书馆中苦读经书,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。然而,他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中的父母和妻子赵五娘。一日,蔡伯喈在书馆中偶遇一位故人,得知家乡遭受了旱灾,父母双亡,妻子赵五娘为了埋葬公婆,剪发卖发,身背琵琶沿途乞讨。蔡伯喈听闻噩耗,悲痛欲绝,决定放弃科举,回家乡寻找妻子。
在这出戏中,蔡伯喈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一方面,他渴望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,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;另一方面,他又无法忍受对家人的思念和愧疚。最终,在得知家中变故后,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科举,选择了回家乡寻找妻子,承担起家庭的责任。
经典台词:
1. 蔡伯喈: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可怜我蔡伯喈,空有满腹经纶,却无半分功名。”
这句话表达了蔡伯喈对功名的渴望,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无奈和痛苦。
2. 蔡伯喈:“儿时读书,志在四方;如今读书,志在家乡。”
这句话揭示了蔡伯喈内心的变化,从最初的雄心壮志,到后来的思乡之情。
3. 蔡伯喈:“父母在,不远游;游必有方。我今游而无方,何以为子?”
这句话表达了蔡伯喈对父母的愧疚,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孝道。
4. 蔡伯喈:“吾妻赵氏,贤良淑德,为我剪发卖发,身背琵琶沿途乞讨。我若不回去,何以为人夫?”
这句话表达了蔡伯喈对妻子的感激和愧疚,认为自己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。
5. 蔡伯喈:“吾今舍去功名,回家寻妻,以尽人子、人夫之责。”
这句话表达了蔡伯喈最终的决定,他选择了放弃科举,回家乡寻找妻子,承担起家庭的责任。
总结:
《琵琶记·书馆》这出戏通过描绘蔡伯喈在书馆中的生活和心境,展现了他在追求功名与思乡之间的矛盾和挣扎。最终,在得知家中变故后,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科举,选择了回家乡寻找妻子,承担起家庭的责任。这出戏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文字,成为了中国古典戏曲的一部经典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