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三棒鼓 精彩片段剧情介绍
《三棒鼓》是中国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和侯宝林的一段经典相声作品。该作品以“三棒鼓”为线索,通过两位表演者的对话形式,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鼓乐艺术,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幽默元素,使得整段相声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。
剧情简介:
《三棒鼓》的剧情围绕两位主角对“三棒鼓”这一乐器的讨论展开。一位是自称懂得很多关于鼓的知识的“专家”,另一位则是对此表示怀疑的“质疑者”。两人就鼓的种类、制作工艺、演奏技巧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辩论。在辩论过程中,专家不断地夸大其词,而质疑者则用事实和逻辑来揭穿专家的夸大其词,最终让专家自相矛盾,露出了破绽。
经典台词:
1. 专家:“我跟你说,这鼓啊,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打的。”
质疑者:“那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打?”
专家:“得有内功。”
质疑者:“内功?这鼓还得练气功不成?”
2. 专家:“你知道这鼓皮是怎么做的么?”
质疑者:“怎么做的?”
专家:“得用千年的蛇皮。”
质疑者:“千年的蛇皮?那得多大的蛇啊?”
专家:“那得有……有……”
质疑者:“有龙那么大?”
3. 专家:“这鼓槌也不是一般的木头做的。”
质疑者:“哦?那是什么木头?”
专家:“得用凤凰栖息过的梧桐木。”
质疑者:“凤凰栖息过的梧桐木?那得多少钱一根啊?”
专家:“这个……这个……无价!”
4. 质疑者:“你说这鼓这么好,那打得怎么样?”
专家:“打得那是惊天动地,泣鬼神。”
质疑者:“那我得听听。”
专家:“你听不着,这鼓一打,天上的云彩都得散了。”
质疑者:“云彩散了?那不就晴天了么?”
5. 专家:“这鼓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能通人性。”
质疑者:“通人性?鼓还能说话?”
专家:“不仅能说话,还能唱歌呢。”
质疑者:“那我怎么从来没听过鼓唱歌?”
专家:“那是因为你没听懂。”
6. 质疑者:“你说这鼓这么神奇,那咱们国家是不是应该多造几个,拿去国际上展览展览?”
专家:“不行,这鼓是国家机密,不能随便展览。”
质疑者:“国家机密?这鼓还成宝贝了?”
7. 专家:“我告诉你,这鼓还有一个秘密。”
质疑者:“什么秘密?”
专家:“这鼓里头有个机关。”
质疑者:“机关?这鼓成机器人了?”
8. 质疑者:“你说了这么多,我也没见过这鼓。”
专家:“你当然没见过,这鼓是传说中的。”
质疑者:“传说中的?那你见过?”
专家:“我也没见过。”
质疑者:“你也没见过渡,那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?”
专家:“我……我是听说的。”
这段相声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,揭示了那些自称“专家”的人往往言过其实,缺乏真才实学,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对于知识和信息的盲目崇拜。整段相声语言幽默,节奏紧凑,充满了智慧和机智,是相声艺术中的一段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