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闹公堂剧情介绍
相声《闹公堂》是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和侯宝林的代表作之一。这部相声讲述了一个关于公堂审判的故事,通过幽默诙谐的表演形式,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,引人发笑,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。
剧情简介:
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,一个名叫李大嘴的年轻人因为一场误会被冤枉入狱。他的母亲为了洗清儿子的冤屈,带着儿子的冤情状纸来到县衙求情。然而,县官却是一个贪赃枉法、徇私舞弊的人,他对李大嘴的冤情并不感兴趣,反而趁机敲诈勒索李大嘴的母亲。李大嘴的母亲无奈之下,只得答应县官的要求,将家中的金银财宝献上。最后,李大嘴的母亲在绝望中向县官求情,希望他能放过自己的儿子。县官见状,心生一计,决定让李大嘴在公堂上自首,以此来挽回自己的名声。
公堂审判开始了,县官坐在高高的公堂之上,两旁站满了衙役。李大嘴被带上公堂,他的母亲在一旁哭诉。县官开始审问李大嘴,要求他交代自己的罪行。李大嘴却坚称自己是冤枉的,他的母亲也在旁为他辩护。然而,县官并不关心真相,他只是想要借此机会敲诈李大嘴的家人。于是,他故意提出一个荒唐的条件:只要李大嘴能在三天之内找到一只会说话的鹦鹉,他就承认李大嘴是冤枉的。
李大嘴和他的母亲无奈之下答应了县官的条件。他们四处寻找鹦鹉,却始终无果。最后,李大嘴的母亲想到了一个办法:她请来了一位会模仿鹦鹉声音的老艺人,让他模仿鹦鹉的声音来欺骗县官。果然,当老艺人模仿出鹦鹉的声音时,县官信以为真,立刻宣布李大嘴是冤枉的。然而,就在这时,真正的鹦鹉突然出现在公堂上,它大声喊道:“我是冤枉的!”原来,这只鹦鹉是李大嘴的朋友送给他的,它一直在帮助李大嘴洗清冤屈。县官见状,顿时尴尬不已。
经典台词:
1. 李大嘴:“娘啊,我这是招谁惹谁了?怎么就被抓起来了?”
母亲:“儿啊,你这是被人陷害了!你要相信娘啊!”
2. 县官:“你们家是不是有只会说话的鹦鹉?”
李大嘴:“没有啊。”
县官:“那你是不是冤枉的?”
李大嘴:“冤枉个屁!我家哪有鹦鹉?”
3. 县官:“你要是能在三天之内找到一只会说话的鹦鹉,我就承认你是冤枉的。”
李大嘴:“那我要是找不到呢?”
县官:“那你就得在这公堂上受审!”
4. 李大嘴的母亲:“县官大人,您就行行好吧,放过我们吧。”
县官:“放过你们?那我怎么保住我的乌纱帽?”
5. 老艺人模仿鹦鹉的声音:“我是冤枉的!”
县官:“真的吗?那我就放了他。”
老艺人:“等等!我还会说别的!”(接着模仿出其他动物的声音)
县官:“好了好了,我相信你了。”(尴尬地笑了笑)